那么,怎樣知道寶寶吃得是否充足呢?寶寶每次吃得很滿足或干脆入睡可能是母乳量充足的信號之一。然而,有些寶寶可能會因為姿勢不正確、吸允力量不夠或困倦而停止吸奶,給人一種寶寶已經(jīng)吃飽的假象。
寶寶的體重增長是一個較客觀的指標(biāo)。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體重是否正常增長來判斷其奶量是否足夠。除了出生后第一周可能會有脫水導(dǎo)致體重減輕外,頭幾周寶寶每周應(yīng)該增加110~200克,前六個月每個月增加450~900克,6個月到1歲每個月增加500克。
盡管體重增長是一個客觀準(zhǔn)確的指標(biāo),但是要按周或按月稱量觀察,可能會覺得繁瑣。那么,怎樣知道當(dāng)天寶寶喝母乳是否足夠呢?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排尿次數(shù)。喝足了奶的寶寶每天至少尿濕6~8次尿布(4~6次紙尿褲)。生后頭三天可能尿得相對較少,但如果尿濕尿布的次數(shù)增多,說明寶寶沒有脫水的危險。
大便也給我們一些線索。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周,大便應(yīng)該是粘稠的黑色,然后變成綠色,再變成棕黃色,且顏色越來越黃。前兩個月,奶量充足的寶寶一般每天會有至少2~3次這樣的大便。
然而,在出生頭幾個月,有些寶寶盡管尿量充足(每天尿濕6~8次尿布或4~6次紙尿褲),但體重增長速度不夠,體重偏低。這是為什么呢?尿量充足說明奶的數(shù)量是夠的,問題很可能出在奶的質(zhì)量上,即母乳中脂肪含量不足。
母乳脂肪含量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媽媽飲食缺少脂肪,而是母乳喂養(yǎng)方式不當(dāng)。根據(jù)乳房泌乳的生理過程,寶寶在吸奶之前乳房儲備的乳汁稱為前乳,它的脂肪含量較低。當(dāng)寶寶開始吸允并刺激媽媽乳頭上的特殊神經(jīng)傳感器時,腦垂體會分泌催乳素。催乳素會促使乳腺腺體周圍的組織收縮,擠出更多的乳汁和額外的脂肪,這些乳汁稱為后乳,其脂肪含量較高。
簡而言之,只有在哺乳開始一段時間后,寶寶才能得到高脂肪高能量的后乳。如果你的喂養(yǎng)方法不對,比如只喂了5~10分鐘就換另一側(cè),寶寶在兩個乳房都只能得到前乳。這會導(dǎo)致寶寶能量攝入不足,影響體重增長。
因此,母乳喂養(yǎng)有一個關(guān)鍵的要點,就是要先徹底吸空第一個乳房,然后再換另一側(cè)。如果寶寶吃幾口就入睡,你可以叫醒他,鼓勵他吃得更久一點,用力一點。一次至少要吃10~15分鐘。有些寶寶可能需要多次反復(fù)折騰才能吃得更充分。